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纵横

平昌县人大常委会:三大建议让“菜篮子”更丰盛

发布日期:2011-07-12   发稿人:人大办   阅读:次   字体:[] [] []
    本报讯(张吉祥 记者 王小玲)近年来,平昌县城蔬菜价格持续上涨,老百姓的“菜篮子”似乎越拎越重。如何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更丰盛,让菜价更合理?今年5月,平昌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力深入全县蔬菜基地、农贸市场及涉农部门,对“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并提出实施三大工程、完善三大体系、健全三大机制的建议。
    从调查的数据看,以县城为例,城区人口30余万人,每人每天消费0.5公斤蔬菜,年需商品蔬菜近6万吨,而全县蔬菜生产能力仅为2.5万吨,市场缺口3.5万吨。“一些地方‘菜篮子’工程责任制落实力度不够,规划写在纸上,落实说在嘴上。”平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天寅分析指出,蔬菜种植面积少,种植分散,检测手段乏力,科技含量低,生产性投入不足等也是吃菜难、吃菜贵的成因。
    6月9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66次主任会议,听取了县政府关于“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以及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关于全县“菜篮子”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如何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舒心菜、经济菜?县人大常委会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实施三大工程:实施蔬菜基础建设工程、物流畅通工程和安全保证工程,提高生产、销售和供应能力。
    完善三大体系:完善责任落实体系,将“菜篮子”工程纳入政绩考核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搞好蔬菜名优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整合工商、物价等部门的执法资源,确保菜价稳定和蔬菜质量。
    健全三大机制:健全政策投入扶持机制,积极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开通蔬菜运输绿色通道、减免菜农交易摊位费等;健全财政支持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蔬菜专业户、专业村、龙头加工企业和蔬菜基地建设;健全投资融资机制,加大对蔬菜产业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解决菜农融资难题。(摘自四川日报2011年07月12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