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决议决定

关于平昌县交通运输秩序整治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2-11-22   发稿人:人大办   阅读:次   字体:[] [] []
平昌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平昌县交通运输秩序整治情况的
调 查 报 告
 
(2012年11月20 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
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十月上旬由蒲秀琼同志率领,财经委、法工委、城环资委等同志分别听取了交通局、公安局、农业局、城建局、规划局、城管局等单位对交通运输秩序整治的工作情况汇报,并深入单位,实际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  成效与措施
   县人民政府重视交通运输秩序整治,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今年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在无项目支撑下,投资6.5亿对全县300公里破损老油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完成90%的安保设施,全县已经全面形成了公路交通网格化,总里程达3184.08公里,其中省道515公里,县道409.6公里,乡道615.98公里,村道2060公里,已有239个村通水泥路,里程达1105公里, 127个村正在实施水泥硬化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人民行路难和安全营运的问题。2004年以来,全县共建车站39个,其中:二级车站1个、三级车站3个、四级车站31个,到目前为止,基本能做到车归点、人归站的车站5个。从2007年起小区建设把停车场纳入规划并开始实施。为了更好护路,同时加快超限检测站的建设速度,现已规划3个,建成1个,正在建设的2个,灵山检测站已开始运行并真正做到超载卸货。
   (二)城区交通路网得到了很大优化。从去年起,县政府围绕巴达铁路、巴达高速布局城区交通路网。加快连接线、县城环线建设,确保干线畅通,规划龙潭溪—信义—黄滩坝—马家坪—小角楼—星光工业园—李家沟—佛头山文化产业园—龙潭溪环线35公里,目前S202线过境路A段基本建成,安家坝大桥正在加快建设,春节前将形成通车能力,金宝大桥按节点时间有序推进,预计2013年10月竣工,过境路B段,星光大桥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完成信义大道标准化建设,归仁路、临江路东段、小桥街改造,并进行了黑化。
   (三)部门作用发挥较好,交通秩序常态管理基本形成。近年来,交通行政审批项目一律纳入政务中心统一受理, “一次性”办结,客运运力在现有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城市公交、出租车以企业规模、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条件公开竞标公司化经营。对报废车辆按照行驶证核定使用年限;实行一年一次车辆技术等级评定,一季度一次车辆二级维护备案。今年公安,交通联手重点对城区摩托停放点、非法出租客运进行治理。先后查获摩托载客207起,查扣非法客运车辆21辆,非法载客150余起,拘留4人。并对出租车拒客、甩客、宰客、公交车违章等现象进行查处;破旧出租车进行更新。在工作中,交通局认真要求执法人员依法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交通路政管理所和各营运公司坚持一季度一次安全例会培训,全面开展对农村客运、公交、出租车的“互走互访”学习教育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县人民政府在交通基础建设和交通秩序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不畅。一是城市公交车数量不足。目前,县城有公交车26辆(其中空调车6辆),开通公交线路4条,每天客流量2200—2400余人次,由公司统一管理,联合经营。按省规定每5000人配置一辆公交车,同县城25万人应配置50辆相比,公交车数量偏少。由于公交车招呼站点选址不规范,造成随意停车上人,不按招呼站点停车上人,有的在运行中随意停班,为争客源争抢道路,造成时而哄涌而至,时而半小时不见踪影(堵车除外)。二是对出租车管理不严。根据2002年7月县政府关于有关出租车客运经营权有偿使用的规定,我县出租车总量不突破200辆,六年期满后,经营权就自动失效。2011年省运输厅、发改委、财政厅171号文件开始解冻,我县可增加52辆出租车。近期,县政府已拨15万元作前期论证、申报经费,各种报批工作还在准备之中。目前,全县共有出租车171辆(顺全公司140辆,平安公司31辆),除顺全公司有5辆外,其余166辆均系私人所有,挂靠公司管理。由于管理不严,不少车主私下交易变更经营权,没有合法合规的手续,有的车况也差,有的拒装监控设备,超载、拒载、不文明行车、打组合等行为经常发生,管理公司只管收费,没有充分发挥监管的作用。
  (二)基础设施落后。一是城区目前为止,没有货运车、公交车、出租车始发站。只有4个客运停车场,其中城东车站、江阳车站堪称袖珍车站,城南车站实际就是“一个车库”,仅城内一个“新车站”又面临因建桥急需搬迁。二是规划执行不力,有的开发商为追求利益擅自改变规划,减少停车位数量(如,上城丽景45万平方米,4千余户,规划1000个停车位,现在只有225个投入使用,加上即将竣工的和地面的共计300余个),在停车位紧张情况下,很多楼盘正负0以下的地下室本应用作停车, 但很多改作商业用房(如,华阳盛景近3500平方米即将开设私人医院),本应由开发商承担的建设任务没有完成,必然给政府带来了经济和交通的压力,逐步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拥堵局面。三是近期临江路断道施工,金宝新区、星光工业园人、车涌入城区,各种工程车穿城而过,形不成有效的道路循环系统,无法分流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加之城内循环线路不尽合理和城区人口密度大,道路狭窄,人流、车流相对集中,道路功能不分,各种摊点、门市占道。混合交通,有限的道路载荷与日益增长的车辆形成了突出矛盾。
  (三)农村客运管理不严。农村客运主要反映收费价格随意性大,因为自2006年全省制定收费标准以来,县政府一直就没有调整过营运价格,所以现在的营运价格就是车主想收多少就收多少,造成客运价格居高不下。同时调查反映个别乡镇垄断经营客运现象严重,特别严重的是元山—得胜,云台—笔山,少数车主不准过路车载本地客,为此经常发生斗殴。
   (四)农用车管理混乱。2004年《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法》(以下简称《道法》)实施后,967辆农用运输车划归公安交警管理,农用运输车由此更名为低速运载货车,300余辆因机械老化或驾驶员素质等原因继续滞留农机监理站管理。从此,拖拉机又派生出运输型拖拉机系列,农机部门根据省上制定的产品目录进行上户登记管理。截止2012年6月,全县共有农用车、运拖、拖拉机共计4500台。由于对农机先后实行变更管理,随之产生了新的问题:一是为了逃避各种规费。不少人把载重几十吨的车辆在农机部门上户。省农机监理总站于2009年8月发文停止办理上牌办证业务,但我县2011年11月后才停止办理。二是农机监理管理缺乏有效手段。2004年《道法》出后,农机监理权只限于上户和对机械检验,取消了上路监查处理权,很多限载一吨的农用车大量超载营运,公安交警难管,农机监理无法管,形成了管理上的真空,也导致了各类交通运输事故频发。据近三年统计:2010年发生3起事故,死亡1人,伤5人;2011年发生6起,死亡2人,伤7人;2012年截止9月底,发生2起,死亡1人,伤7人。三是农机机械检测实施艰难。农机检测按要求一年一次,分机械检测和人工检测、流动检测和固定检测两种形式。每次收费60—120元。目前还有一套旧设备需维修后能够投入使用,但因检测房租用期满已搬出,目前尚无检测地点和专用房。调查得知,由于缺乏对农用车处罚手段,一年真正参加年审的农用车不到2000辆,不年审的就没有办法了。四是交叉管理,对车辆难以监控。户籍不在我县,但长期运输经营在我县,公安不知情,农机监理不知情,完全失去了管理上的监控。一旦发生事故,出事地难逃责任。如今年9月27日,灵山一农用车出了交通事故,造成1死6伤,车辆又没有保险,问题就摆给了当地政府和交警部门。
  (五)摩托车管理乏力。近几年国家对摩托车销售实行补贴,摩托车进入千家万户已是很平常的事。据交警部门的上户统计,全县目前共计有摩托车六万辆左右,现在每年都以5000-6000辆在增加,其中用于个人交通工具的占10%左右,其余皆用于载客或从事其他经营,在交通不发达的地方,“摩的”已经形成了一项产业,不少人用于养家糊口。虽繁荣了城乡经济,却带来了城市交通秩序的麻烦。不少经营者充分利用摩托车巧小便捷,灵活机动的特点,超标载客、酒后载客、见缝插针、无孔不入、越是拥堵的地方摩托车最多。群众说现在平昌城内只要是戴头盔的必是“摩的”无疑,交警、运管说这些“摩的”违法违规取证艰难,很难管理。据交警部门统计,2010年发生交通事故24起,死亡19人,伤54人;2011年发生23起,死亡21人,伤97人;2012年上半年发生7起,死亡9人,伤33人。
  (六)管理人员偏少。目前交警大队有交警48人,协警60人,临时辅助人员11人,共121人。内设办公室、车管所、城区中队、事故中队、6个农村中队,每个中队三个人,车管所8人,实际县城的正式交警只有34人,负责全县的交通事故处理和一些非警务活动,负责县城的交通秩序没有几人。
农机监理所编制15个,实有管理人员8人,空编7个,其中机械检测3人,均系兼职人员。
公路养护目前编制437人,在编178人,另有临时工97人,下差人员259人。
运管所编制50人,在岗58人(含临时工8人)。
  (七)联合执法、管理未形成合力。交通秩序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才能加大执法力度。但在现实中,我们的部门是各干各的,没有形成合力,没有一个统筹的机构(如,摩托车上户、驾驶证和行驶证的管理是交警,载人营运管理是运管所;农用车上户、年检是农机管,又没有强制保险,但交通事故由交警管)。造成在执法中出现尴尬和不完整执法。在综合管理上,城内的洗车场、停车场、货运场、街道的摊点,没有整体规划和规范化管理措施,部门间在规划和建设上各唱各调,这也是造成交通管理混乱的一个很大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优化县城交通循环线路。要对城市的循环线路反复论证,科学规划,解决大循环问题。要规范停车泊位的划线,取消双行道的停车位,做到不影响通行。要安装高清摄像头监视,加大电视曝光力度和处罚力度。要根据县城人口密集,流动大的实际,增加公交车和出租车数量,增开公交班线。
  (二)积极兴建停车场。一是在东南西北四个出口征地修建货运车站,解决停放大货车和农用车问题;二是尽力建设解决公交车、出租车始发站;三是组织专班清理各小区,广场地下停车位,以及各企事机关单位空闲场所,充分利用起来,解决目前小车停放问题,对没有按规划建设足停车位的开发小区采取措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三)规范农用车辆管理。一是在全县范围内认真清理各类农用车辆(包括外县上户,本地经营车辆),摸清车辆驾驶员及其车况情况。二是加大对农机车辆机械检测力度。要重点解决场地和检测机器,使之有仪器检测和有地方检测。三是交警部门要斗硬执行省关于农机管理的各种规定和意见,切实把凡上路从事运输的农用车辆纳入一般货运车辆的同样、同等管理之中。农机监理部门也要加强同交警配合协同合作。
  (四)规范摩托车管理。要加强对摩托车的管理,特别是摩托车载客的管理,加大查处力度,对摩托车进入主要市区,研究办法加以规范。
  (五)规范乡镇客运车辆收费标准。要组织专班对乡镇客运收费进行摸底、调查、测算、听证,规范各乡镇营运线路收费标准,对有条件的乡镇可以适时开通各乡镇之间的公交专线,并确定好收费标准。要严格乡镇客运车辆的线路管理,做到有序的运行。
  (六)下决心解决货运车超限超载问题。加大投入增建超限检测站和卸货场,做到坚决卸货,使其真正回归到卸载护路的良性轨道上来。
  (七)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针对全县交通秩序现状,县人民政府要成立交通秩序治理领导小组,加强对交通秩序治理工作的领导;要认真举办交通违规肇事培训学习班,坚持学罚结合,使其自觉规范文明行车行为;要成立交通秩序综合执法大队,公安、运管、交警综合执法部门,农机必须认真履职,加强交通秩序的执法力度。
 
后附基本情况、调查表:
 
 
 
交通运输基础情况
   1、客运:全县有客运公司4家(159队、腾达公司、巨川公司、万顺公司),出租车公司2家(顺全、平安),从事客运业主789户;中长客车170余辆,农村客运车527辆,出租车171辆,公交车28辆;客运班线111条,其中中长线13条,农村客运线91条,城市公交线4条,通村公交线3条,日发班次1500余次。
   2、货运:全县有货运业主3家(江天、大地、巨川运输公司)。从事货运业主2497户。
   3、摩托车:全县共有摩托车6万辆左右。其中10%用于个人交通工具。
   4、农用车:截止今年6月,全县有农用车、运拖、手扶拖拉机共5878辆(不含已报废333辆),我县管理4262辆(其中:农业低速车267辆、运拖3968辆、手扶拖拉机27辆),委托外县管理1616辆。
   5、水运:全县共有大小溪河21条,总长747公里,可通航308.5公里,纵贯28个乡镇。共有各类船舶1056艘,其中货运263艘、工程船31艘、采沙船106艘、机动客船161艘、渡船47船、渔船426艘、自用船22艘。
   6、运输服务业:全县共有修车业主40户,其中:一类业主户2户,二类业主户2户,三类以下业主户156户。有驾校2所,驾驶培训分支机构3家,年培训驾驶员2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