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在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上)
平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马 婧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物流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报告于后,请予审议。
一、园区建设基本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来抓。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现初步形成了星光工业园区、巴中经济开发区驷马园区、江口醇、小角楼白酒产业园区的园区格局。2003年,县委、县政府成立星光工业园区管委会,县人代会审议通过建设星光工业园区。工业园区规划总控制面积16平方公里,可整理土地3700亩,已征转国有土地1112亩,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600万元。江口醇白酒产业园区已结束测绘工作,正在申请立项并启动项目可研报告、环评等前期工作。巴中经济开发区驷马园区设计规划用地450亩,装置60万吨/年,年用气量10亿立方米,总投资18.5亿元,年产值约50亿元,利税约8亿元/年,建成后可解决就业2500人,建设工期36个月,目前已完成大型汽车清洁燃料建设项目31项手续报批和建设征地红线内外500米内的安全区各种实物调查登记。火车站物流园建设项目规划占地100亩,概算投资3亿元,目前完成前期调查工作,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一)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星光工业园区、驷马工业园区检查指导工作,先后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会研究园区建设相关问题和江口醇白酒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选址规划。2010年6月,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型天然气汽车清洁燃料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协调办公室,实行分管线协调、用气指标争取和现场建设三线作业,加快推进驷马园区建设步伐。2011年5月,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为组长的星光工业园区主干道硬化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建专班,落实专人,扎实做好园区拆迁摸底调查、土地清理和项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星光工业园区前期工程资金审计,签订了主干道拆迁户补偿协议,为硬化园区主干道奠定了基础。
(二)园区规划逐步完善。坚持规划先行,聘请重庆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星光工业园区规划,专家组多次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县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园区规划提出建议,目前已完成星光工业园区地形测绘和首期启动区4.3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在规划设计上,立足提升承载能力,统筹思谋园区规模与入园企业可融共生;立足提升保障能力,切实强化园区发展要素配置;立足提升配套能力,统筹考虑园区公共服务机构设置。在整体布局上,按照县城总体规划,整体构思工业园区与城市建设,使园区既是工业城、又是城中城,既相对独立、又融入城市。在功能时效上,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逐步推进,留足未来发展空间,确保园区长效发展。在生态环境上,突出依山傍水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布局功能区,达到园区与自然和谐相融,着力提高园区品位。通过近年来的积极争取,省政府已批复将星光工业园区纳入四川省产业园区区域布局规划,目前正积极跟踪争取项目资金。商贸物流园区规划按照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和规模化要求,结合即将形成的交通区位优势,将现代物流业纳入了全县“十二五”规划,围绕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目标,编制了平昌县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并经相关部门多次讨论完善,即将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三)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整合项目,整合资源,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推进以改善交通条件为重点的园区基础建设。驷马园区正抓紧做好园区农户拆迁和场地平整工作,项目建设生产用电110KV变电站完成选址、可研设计和招标,即将开工建设。星光工业园区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园区2、3号桥续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建成35千伏输变电站1座,正着手扩建主变容量1万千伏安;6.2公里主干道硬化工程已开工建设,编制完成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设计,正抓紧做好开工前期工作;1000亩土地平整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首期200套安置房建设工程正抓紧规划设计;积极争取星光大桥建设项目,栽植毛竹300亩,打造园区沿河沿路景观。
(四)商贸物流不断壮大。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县城框架不断拉大,县城人口达到24万人,各类工商企业1200多家,专业市场逐步完善,大型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兴零售业态快速发展。“十一五”末,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亿元,年均递增16.2%,缴纳税金6000万元,三产业对县域经济贡献率达到15.9%。全县拥有货运车辆5900多辆,货运吞吐量达3000多万吨,汽车、医药、烟草、日用工业品、家电等专业物流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商品流通和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物流行业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现代商贸物流企业已具雏形,有效促进了物流资源的供需衔接。第三方物流企业9家,2010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占物流企业营业总收入的18.1%。
(五)园区招商初见实效。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做到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两手抓”,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先后组织召开重庆、成都乡友会,加强与工商联、行业商会等人民团体、中介组织的联系,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和园区引企工作。县财政投入500多万元支持已入驻的沃德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该企业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年产新型环保建材300万平方米,产值可达1.7亿元;积极协调解决昶延米业用地、用电问题,该企业计划投资1500万元建设年产3万吨大米加工生产线即将开工建设,目前正抓紧平整场地。万通达生物科技、江城床垫、万顺达物流3家公司已达成入园意向协议。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园区建设推进缓慢。自2003年以来,由于我县建设工业园区的财力不足,没有园区建设项目支撑,加之园区管理机制不健全,未组建园区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无投融资平台,建设资金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建设速度十分缓慢。
二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正在调查测绘,商贸物流园区规划待审定,星光园区主干道建设尚未完成,水电气讯等管网建设还不完善。驷马园区天然气用气指标争取仍无突破性进展,园区桥梁等基础配套建设项目申报时间较长,明年按期建成投运难度较大。
三是部门职能发挥不够。工业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个别部门对工业园区建设认识不到位,未充分发挥本部门的职能作用,缺乏推进建设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拆迁任务完成缓慢,失地农民就业矛盾突出。
四是物流组织化程度低。我县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数量不多,规模普遍偏小、业态单一且布局分散,第三方物流均无固定的经营场所,在县城郊区哪里方便就往哪里堆码、中转、卸载货物。目前我县尚无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理清园区发展思路。始终树立“抓工业首先要抓园区建设”的思想,按照市委“一县一园区、一园区一主业”的要求,围绕我县“2+2”产业重点,把园区建设作为我县承接大交通、大产业、大合作的重点工作来抓,突出园区比较优势,找准产业定位,适度配套相关产业,突出发展以健康食品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一步到位、投入一步到位”,将园区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布局,实施城市、工业、新农村建设“三盘拼装”,规划、建设、招商引资“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园区的工业、商贸物流集聚的载体作用和产业承接的平台作用,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保障能力、配套能力和产业吸纳能力。
二是科学编制园区规划。坚持将园区建设规划与“十二五”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保护规划有机会结合,科学调整并扩大园区规划面积,将巴河南岸江口醇-小角楼一线、江口醇信义白酒生产基地等区域作为园区西区,把园区总面积扩充到4.3平方公里,并结合山势地貌、资源优势、产业定位等特点,聘请专业机构编制高质量、高品位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并同步做好园内拆迁安置点的新村规划。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县财政筹集园区建设资金2000万元,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星光工业园区入园道路、桥梁建设和水电气通讯等管网建设,9月底前完成园区6.2公里入园主干道路建设。抓紧做好星光大桥建设项目申报争取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园内企业项目建设,确保新型环保建材项目一期工程尽快达能,年内新型环保建材项目二期工程基本竣工;大米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驷马园区年内完成场地平整,加速推进110KV变电站建设和园区拆迁工作,加强园区桥梁建设项目争取力度,为园区机械设备安装提供运输保障。
四是健全园区管理机制。按照“机构政企合一,职能政企分工,管理政社分开”的理念,拓宽投资渠道,加快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工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具体承担园区土地开发整理、国有资产经营、投融资职能,负责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及物流、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县政府已经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工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组建有关事宜,并审定了组建方案。同时,建立园区建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园区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功能。探索企业合作建园模式,引进战略性投资企业共建共管,促成园区建成运行。
五是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认真落实加快园区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结合平昌实际,出台我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尽快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围绕资源优势和园区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实星光工业园区管委会领导班子,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重点引进利用玉米、薯类等生产健康食品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认真落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通道”和外来企业“绿卡”制度,加大对“吃拿卡要”行为的查处力度。力争全年入园企业达到5-1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