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决议决定

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2010年经济和计划完成指标和确定2011年经济计划指标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2-07-05   发稿人:人大办   阅读:次   字体:[] [] []
 
2011630日在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杨森儒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长张根生同志委托,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会议报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调整建议和确定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计划,请予审议。
    一、关于调整2010年部分指标计划完成情况
    年初召开县人代会时,由于2010年统计公报没有发布,《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10年各项经济指标只能采用预计数据,对2011年各项目标只确定了增速,没有确定绝对值。目前,2010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已经确定,部分指标与年初预计完成情况不一致,需对2010年部分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调整,调整建议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完成68.66亿元,增长15.5%,调整为完成65.78亿元,增长15.5%;
    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完成39.22亿元,增长25.5%,调整为完成36.2亿元,增长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7.3亿元,增长31%,调整为完成25.64亿元,增长18.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2350元,增长29.6%,调整为完成11004元,增长13%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情况
    根据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巴府发〔201111号)和巴中市人民政府目标督查管理办公室《关于调整2011年全市目标管理指标的通知》(巴府目督〔20116号),确定了我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计划。确定的原则: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为确保目标;以市下达目标的110%为力争目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等目标根据我县实际和相关政策确定的除外);市政府未下达的指标,根据2010年实际完成情况和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增速,重新确定目标。具体确定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GDP)确保81.1亿元,增长17%,力争完成89.21亿元,增长19%;其中:
    第一产业确保22.8亿元,增长4%,力争完成23.94亿元,增长5%
    第二产业确保32.1亿元,增长34%,力争完成35.3亿元,增长47%
    工业增加值确保24.7亿元,增长28%,力争完成34.13亿元,增长40.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确保21亿元,增长35%,力争完成32.43亿元,增长48.5%
    建筑业确保7.5亿元,增长45%,力争完成8.25亿元,增长68.7%;
    第三产业确保26.2亿元,增长11%,力争完成26.56亿元,增长20%
    固定资产投资确保87.7亿元,增长85%,力争完成90.6亿元,增长90%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30.8亿元,增长20%,力争完成31.5亿元,增长23%
    民营经济增加值43.6亿元,增长17.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1.72亿元,增长20%,力争完成1.92亿元,增长34.3%
    其中:税收性收入确保1.2亿元,增长28.19%,力争完成1.3亿元,增长38.9%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6亿元,增长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5元,增长13%
    农民人均纯收入4267元,增长12%
    粮食产量确保42.6万吨,增长4%,力争完成43.1万吨,增长5%
    肉类产量确保11.4万吨,增长4%,力争完成12.54万吨,增长14.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变价)确保99.7亿元,增长50%,力争完成109.7亿元,增长65.1%
    规模以上工业净利润5764万元,增长39.1%;
    资质建筑企业总产值(现价)确保29.6亿元,增长80%,力争完成30.4亿元,增长85%
    商品房销售面积确保26.77万平方米,增长45%,力争完成28.61万平方米,增长55%
    商品房销售额确保7.01亿元,增长35%,力争完成7.27亿元,增长40%
    房地产从业人数确保444人,增长12%,力争完成455人,增长15%
    房地产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确保932万元,增长12%,力争完成957万元,增长15%
    公路运输周转量确保增长36%,力争增长38%
    税务部门营业税确保6638万元,增长35%,力争完成6736万元,增长37%
    邮政业务总量确保4882万元,增长40%,力争完成5056万元,增长45%
    电信业务总量确保6482万元,增长30%,力争完成6731万元,增长35%
    金融存贷余额确保42.24亿元,增长30%,力争完成43.87亿元,增长35%
    保费收入1.15亿元,增长25%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上年=100)控制在103%以内;
    年末总人口107.4万元,增长4.5‰
    三、下半年工作措施
    按照市委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抓住重点工作不松劲,细化措施强推进,创新思路促发展,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强力推进项目工作。根据年初县委、县政府下达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分解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强力推进项目实施,未开工的促开工,已开工的逼进度,已完工尽快决算验收。县级挂包领导、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深入一线,加强指导,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重点做好巴达铁路、巴达高速公路、双桥水库、天然气汽车清洁能源、平昌连片扶贫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抓好项目争取工作,加强对接跟踪,确保全年争取到位各类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及早思谋,抓好2012年项目申报工作。加强项目统计入库培训指导,确保更多项目进入省统计局项目库。
    (二)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切实抓好大春防灾减灾,确保稳粮增收。立足“2+2”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及市场需求,抓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主动承接农业产业转移,推进农业大开放。继续实施原材料绿色通道政策,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强化地、水、电、气、资金等要素保障,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快天然气汽车清洁能源项目、风滩电站技改扩能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努力培育新的规上工业企业,提升县域工业发展潜力。尽快建立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县域商业网点规划;积极发展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房地产、物业服务、家政服务等民生性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层次。
    (三)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打造政策洼地、发展高地,吸引外来企业。加快星光工业园区建设,提高承载能力、配套能力和保障能力。围绕把平昌建成成渝西的健康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制造业配套生产基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目标,高质量包装推介项目,承接产业转移。强化要素保障,实施一企一策,积极协调服务同凯能源、荣新集团、通用职业技术学校等重点招引企业,加快履约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邀请大企业、大集团来平考察投资,力争年内再引进上亿元的产业项目2-3个,确保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四)扎实推进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城乡统筹、三化联动、宜业宜居的指导思想,全力打好城镇建设大会战。以土地储备整理为抓手,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破解资金难题。认真解决城镇建设中的土地、拆迁、城市交通等问题,重点加快信义河下片区、孔子梁、金宝、五一片区和星光工业园区土地整理开发。破除拆迁瓶颈,促进老街改造尽快开工。加强房地产开发,认真清理信义大道闲置土地,约谈企业尽快实现开发。
    (五)着力强化市场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千方百计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价格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针对可能出现的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性问题,研究制定并适时启动价格调控应急预案,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确保市场价格稳定。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加强食品检查执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奠定十二五发展基础,实现平昌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扎实工作,苦干实干,为圆满完成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附:平昌县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完成额
2011年县人代会确定目标
2011年市下达调整目标
2011年县工作目  
 
 
总量
±%
总量
±%
总量
±%
总量
±%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65.8
15.5
81.4
15
81.1
17
89.2
19
第一产业
亿元
20.9
4.3
 
 
22.8
4
23.9
5
第二产业
亿元
22.8
30.2
 
 
32.1
34
35.3
47
   
亿元
24.2
30
 
 
24.7
28
34.1
40.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亿元
21.8
31.8
29.5
28
21
35
32.4
48.5
亿元
4.89
 
 
 
7.5
45
8.25
68.7
第三产业
亿元
22.1
9.1
 
 
26.2
11
26.6
20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7.4
14.8
60.1
33
87.7
85
90.6
9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5.6
18.5
32.8
20
30.8
20
31.5
23
民营经济
增加值
亿元
36.2
19
46.5
17.4
 
 
43.6
17.4
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
亿元
2.71
31.3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43
34.1
1.72
20
 
 
1.92
34.3
税收性收入
万元
9361
39
12000
28.2
 
 
13000
38.9
财政一般
预算支出
亿元
20.5
 
 
 
25.6
25
25.6
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004
13
13955
13
 
 
12435
13
农民人均纯收入
3810
16.2
4267
12
 
 
4267
12
粮食产量
万吨
41
2.74
41.6
1.5
42.6
4
43.1
5
肉类产量
万吨
11
 
 
 
11.4
4
12.5
14.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不变价)
亿元
66.5
 
 
 
99.7
50
110
65.1
规模以上工业净利润
万元
4144
20.1
5787
39.1
 
 
5764
39.1
资质建筑
企业总产值
(现  价)
亿元
16.4
 
 
 
29.6
80
30.4
85

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18.5
 
 
 
26.8
45
28.6
55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5.19
 
 
 
7.01
35
7.27
40
从业人数
396
 
 
 
444
12
455
15
房地产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万元
832
 
 
 
932
12
957
15
公路运输
 
——
 
 
 
——
36
——
38
税务部门
万元
4917
 
 
 
6638
35
6736
37
邮政业务
   
万元
3487
 
 
 
4882
40
5056
45
电信业务
   
万元
4986
 
 
 
6482
30
6731
35
金融存贷
   
亿元
32.5
 
 
 
42.2
30
43.9
35
保费收入
亿元
0.92
 
 
 
1.15
25
1.15
25
万元GDP综合能耗
%
5.8
 
5
 
 
 
5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4.5
 
 
 
≤4.5
 
居民消费价格(上年=100
%
103
 
≤103
 
 
 
≤103
 
年末总人口
万人
107
3.43‰
107
4.5‰
 
 
107
4.5‰
注:带表示扩权强县考核指标,带表示市重点考核指标